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2025级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药剂
2.专业代码:7203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
三、学制
基本学制:3年(2.5+0.5)
四、职业范围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 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 等级证书举例 |
医药卫生大类(72) |
药剂类 (7203) |
卫生 (84) 医药制造业(27) |
药物调剂员 药剂生产员 药品购销员 药品检验工 |
药剂调剂 药剂药材购销 |
计算机一级证 药物制剂工 中药炮制工 |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1或 2 个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珠三角、东莞市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东莞市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药剂商品经营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和药剂药材生产、医院等单位,培养从事药剂调剂、药剂药材购销、药剂药材仓储保管、药剂药材生产、药剂质量检验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如下:
1.职业素养目标
(1)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3)具有质量意识、节能环保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以及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4)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5)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勇于奋斗、乐观向上,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6)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7)具有从事药剂工作的良好人文素养、文化素质以及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8)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专业知识目标
(1)熟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医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能识别 300 种常见药剂饮片,并掌握其来源、鉴别特征及主要功效。
(4)具有鉴别药剂真伪、检测药剂外观质量的能力。
(5)具有药剂储存与养护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3.专业技能目标
(1)掌握药剂调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指导用药。
(2)具有药剂饮片调剂能力。
(3)具有按处方正确配发中成药的能力。
(4)具有审核错配、漏配药物,审核处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审核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审核饮片质量的能力。
(5)具有正确向柜斗上药的能力。
(6)掌握药剂调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正确指导用药。
(7)具有药剂购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读懂药品说明书,推介药剂。
(8)掌握药剂的采购和销售流程,具有经济核算的能力。
(1)具有对不合格药剂按规定程序处理的能力。
(2)掌握基本的营销心理知识和客户服务技巧,能根据顾客需求推销药剂商品。
(3)具有客户维护和资料管理的能力。
(4)具有对药剂材进行采收、产地初加工与仓储保管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技能)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必修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
课时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开设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大纲》开设 |
36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 |
36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开设 |
36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 |
180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 |
144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 |
144 |
8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 |
72 |
9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 |
144 |
10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 |
180 |
11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 |
36 |
12 |
劳动教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开设 |
72 |
(二)专业基础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职场礼仪与沟通 |
了解熟悉职场礼仪的规范,掌握职场礼仪的要领,完善、提升的整体形象,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企业优秀品牌而设计的一门专业特色课程。 |
36 |
2 |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
掌握正常人体的组成,各系统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理解机体及其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在正常状态下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产生机制、物质代谢、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和机体所作的相应调节;了解各种生理功能和生命化学在机体活动中的意义。 |
72 |
3 |
中医学基础 |
掌握中医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病因病机、诊法辩证、疾病的防治原则与康复等基础理论。 |
72 |
4 |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熟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掌握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药理作用和医药功能。 |
108 |
5 |
医学基础 |
掌握中成药的基础知识,各种常见病证的诊治和合理选药,重点是常见中成药的应用。 |
72 |
6 |
药事法规 |
掌握药事管理相关基础知识、药事组织、药事法律、法规、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特殊药品管理、医院药事管理等。 |
72 |
7 |
药剂储存与养护 |
掌握药剂商品的自然属性及其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的质变规律,科学养护,维护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72 |
2.专业核心(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药物制剂技术 |
掌握药剂调剂工作项目中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汤剂制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
360 |
2 |
药品调剂技术 |
掌握药学领域中药品的知识和技能,对医嘱药品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计量、配制和包装,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
144 |
3 |
药品市场营销技术 |
掌握药品营销工作的基本策略、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药品进货、验收、归库、养护、陈列摆放、近效期药品的处置等工作项目。 |
36 |
4 |
医药基础化学 |
熟悉医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基础化学类知识进行优化整合,掌握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溶液的有关知识,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用途,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医药化学基础知识。 |
108 |
5 |
药物分析技术 |
熟悉药物分析的方法、应用以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掌握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具备探索药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180 |
3.专业(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包括在校内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训项目,按照不同的专业技能方向分别有所侧重地训练药剂调剂、药剂购销、药剂材种植等方面的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综合实训主要设备、设施配置应不低于相关标准,功能齐全、职业氛围浓厚,满足综合实训教学要求。
4.专业(毕业)实习
实训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社会认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全面巩固、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考试复习和实训),累计假期12周。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复习、考试2周。校外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约为3000—3300学时。
2.实行学分制,原则上一般以16—18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军训)、校外实习、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三年制毕业总学分不得少于150学分。
3.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允许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按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本方案确定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4.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认知实习可安排在第一学年,毕业实习(岗位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原则上累计总学时不超过三个月。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5、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10%。
(二)课程结构表(学分统计表)
项 目 |
课程 类别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累计 |
比例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必 修 课 |
公共基础课 |
504 |
28 |
468 |
26 |
72 |
4 |
1044 |
58 |
33.79% |
33.5% |
专业课 |
432 |
24 |
468 |
26 |
360 |
20 |
1260 |
70 |
40.78% |
40.6% |
选修课 |
|
|
|
|
36 |
2 |
36 |
2 |
1.17% |
1.17% |
实践课 |
|
|
|
|
750 |
25 |
750 |
43 |
24.27% |
24.27% |
累计 |
936 |
52 |
936 |
52 |
1218 |
51 |
3090 |
173 |
100% |
100% |
(二)教学活动周数分配
内 容 学 期 |
枝校内课堂教学 |
校内集中实训项目 |
认识实习 |
毕跟岗实习 |
顶岗(毕业)实习 |
毕业教育 |
机 动 |
复习考试 |
寒暑假 寒 |
合 计 |
|
新生军训 |
专业综合实训 |
技能考证训练 |
一 |
18 |
1 |
|
|
|
|
|
|
|
|
1 |
4 |
24 |
二 |
18 |
|
|
|
|
|
1 |
|
|
|
1 |
8 |
28 |
三 |
18 |
|
|
|
|
|
|
|
|
1 |
1 |
4 |
24 |
四 |
18 |
|
|
|
|
|
|
|
|
1 |
1 |
8 |
28 |
五 |
18 |
|
|
|
|
|
|
|
|
1 |
1 |
4 |
24 |
六 |
|
|
|
|
|
|
|
18 |
1 |
1 |
|
|
20 |
合计 |
90 |
1 |
|
1 |
18 |
1 |
4 |
5 |
1 28 |
148 |
(注:校内集中实训项目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安排,校内课堂教学周数安排也将
随之调整)
(四)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类型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周课时及教学周安排 |
考核方式 |
备注 |
总学 时数 |
学时分配 |
1 |
2 |
3 |
4 |
5 |
6 |
考 试 |
考 查 |
理论 |
实践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必 修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36 |
36 |
|
2 |
|
|
|
|
|
√ |
|
|
2 |
信息技术(考证) |
8 |
144 |
36 |
108 |
4 |
4 |
|
|
|
|
√ |
|
计算机一级考证 |
3 |
语文 |
10 |
180 |
180 |
|
2 |
2 |
2 |
4 |
|
|
√ |
|
|
4 |
数学 |
8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
|
√ |
|
|
5 |
英语(考证) |
8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
|
√ |
|
|
6 |
体育与健康 |
10 |
180 |
36 |
144 |
2 |
2 |
2 |
2 |
2 |
|
|
√ |
|
7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36 |
36 |
|
|
2 |
|
|
|
|
|
√ |
|
8 |
哲学与人生 |
2 |
36 |
36 |
|
|
|
|
2 |
|
|
√ |
|
|
9 |
公共艺术 |
2 |
36 |
36 |
|
|
|
|
|
2 |
|
|
√ |
|
10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36 |
36 |
|
|
|
|
2 |
|
|
√ |
|
|
11 |
历史 |
4 |
72 |
72 |
|
|
|
2 |
2 |
|
|
√ |
|
|
12 |
劳动教育 |
4 |
72 |
|
72 |
1 |
1 |
1 |
1 |
|
|
|
√ |
学工办组织实施 |
小计(34.95%) |
58 |
1044 |
792 |
252 |
14 |
14 |
10 |
16 |
4 |
0 |
|
|
|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13 |
职场礼仪与沟通 |
2 |
36 |
36 |
|
2 |
|
|
|
|
|
√ |
|
|
14 |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 |
4 |
72 |
72 |
|
4 |
|
|
|
|
|
√ |
|
|
15 |
药品储存与养护 |
4 |
72 |
72 |
|
|
2 |
2 |
|
|
|
|
√ |
|
16 |
药事法规 |
4 |
72 |
72 |
|
|
2 |
2 |
|
|
|
|
|
|
17 |
医学基础 |
4 |
72 |
72 |
|
|
|
|
2 |
2 |
|
√ |
|
|
18 |
中医学基础 |
4 |
72 |
72 |
|
|
|
|
2 |
2 |
|
√ |
|
|
19 |
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6 |
108 |
108 |
|
|
|
|
|
6 |
|
|
√ |
|
小计(19.80%) |
28 |
504 |
504 |
0 |
6 |
4 |
4 |
4 |
10 |
0 |
|
|
|
专 业 技 能 课 程 |
20 |
医药基础化学 |
6 |
108 |
36 |
72 |
2 |
4 |
|
|
|
|
|
√ |
|
21 |
药品制剂技术 |
20 |
360 |
72 |
288 |
4 |
4 |
4 |
4 |
4 |
|
|
√ |
|
22 |
药物调剂技术 |
8 |
144 |
36 |
108 |
|
|
8 |
|
|
|
|
√ |
药物制剂工考证 |
23 |
医药市场营销技术 |
2 |
36 |
18 |
18 |
|
|
|
2 |
|
|
|
√ |
|
24 |
药物分析技术 |
6 |
108 |
36 |
72 |
|
|
|
|
6 |
|
|
√ |
|
20 |
医药基础化学 |
6 |
108 |
36 |
72 |
2 |
4 |
|
|
|
|
|
√ |
|
小计(20.97%) |
42 |
756 |
198 |
558 |
6 |
8 |
12 |
6 |
10 |
0 |
|
|
|
实 践 课 程 |
27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1 |
30 |
|
30 |
|
|
|
|
|
|
|
√ |
|
28 |
第二课堂活动 |
10 |
150 |
|
150 |
2 |
2 |
2 |
2 |
2 |
|
|
|
团委社团组织 |
29 |
毕业设计 |
1 |
210 |
|
210 |
|
|
|
|
|
|
|
√ |
第一学期组织企业参观 |
30 |
岗位实习 |
30 |
360 |
|
360 |
|
|
|
|
|
30 |
|
√ |
|
31 |
毕业教育 |
1 |
30 |
|
30 |
|
|
|
|
|
1周 |
|
√ |
|
小计(24.27%) |
43 |
750 |
|
750 |
2 |
2 |
2 |
2 |
2 |
30 |
|
|
|
选修课 |
31 |
就业指导 |
2 |
36 |
18 |
18 |
|
|
|
|
2 |
|
|
√ |
|
|
小计(1.16%) |
2 |
36 |
18 |
18 |
|
|
|
|
2 |
|
|
|
|
合计 |
173 |
3090 |
1512 |
1578 |
28 |
28 |
28 |
28 |
28 |
30 |
|
|
|
说明:本表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 2 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 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本专业相关工种中级以上职业资格;具有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专业带头人应有较高的业务能力,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的职业资格,在专业改革发展中起引领作用。专任教师应定期到药剂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能够承担相应的课程和规定的教学任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制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教师机修培养提高年度计划,有中青年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培养方案。
教学实训(实验)室应聘请药剂行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实习室
本专业校内实训必须具备的实训室及主要工具、设施设备和数量见下表。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设备设施 |
数量 |
1 |
药剂制剂实训室 |
丸剂设备 |
1套/40人 |
胶囊剂设备 |
1套/40人 |
栓模 |
1套/5人 |
片剂设备 |
1套/40人 |
崩解仪 |
2套/10人 |
紫外分光光度仪 |
2套/10人 |
烘干箱 |
1套/40人 |
分析天平 |
2套/10人 |
冰箱 |
2套/40人 |
普通天平 |
2套/10人 |
水分测定仪 |
2套/10人 |
灌封机 |
2套/40人 |
酸度仪 |
2套/10人 |
2 |
模拟药剂房 |
戥秤 |
4个/10人 |
捣药冲筒 |
1个/10人 |
铁研船 |
1套/40人 |
斗架 |
6套/间 |
调剂台 |
6套/间 |
3 |
模拟药房 |
戥秤 |
1个/10人 |
捣药冲筒 |
1个/10人 |
斗架 |
6套/间 |
调剂台 |
6套/间 |
中成药成品柜 |
3套/间 |
柜台 |
6套/间 |
药架 |
6套/间 |
收款台 |
1套/10人 |
POS机 |
1台/10人 |
4 |
药剂标本室 |
药剂材标本 |
100-500种 |
药剂饮片标本 |
300-500种 |
蜡叶标本 |
100-600份 |
浸制标本 |
200-400份 |
药剂伪品标本 |
50-100份 |
标本柜 |
20个/间 |
5 |
药剂购销实训室 |
玻璃柜台 |
1套/10人 |
药品橱 |
1套/2人 |
会议桌 |
1套/5人 |
会议椅 |
1套/5人 |
沙发茶几(四件) |
1套 |
文件柜 |
1套 |
电脑 |
1台/5人 |
药品购销软件 |
1套 |
市场营销软件 |
1套 |
投影仪设备一套 |
1套 |
移动双面黑板 |
1套 |
说明: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的数量按照标准班40人 / 班配置。
2. 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学校应当建立满足药剂专业实训要求,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专业设施设备配置等能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学校应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协议书,明确管理职责;学校应设置专职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专业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科学,体现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课改成果。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
图书馆配备专业相关图书,订阅相关期刊、杂志。
3.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数字教学资源(比如电子教案、课件、试题习题集、教学微课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能有效支持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一般都能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上使用。
(四)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要按照药剂调剂、药剂购销、药剂材种植等岗位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等,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五)学习评价
1.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
本专业在突出以提升岗位职业能力为重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与实践内容,构建多元化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在原有教师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加大企业和行业直接参与评价的力度,将企业和行业的从业标准引入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形成一套适应工学结合、以实操考核为主、体现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课程考核体系。
(1)过程性考核评价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技能的掌握,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完成具体的学习(工作)项目实施的过程来进行评价。具体从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参与项目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及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工作任务或项目完成情况、安全意识、操作规范性和节能环保意识等方面来进行考核评价。
(2)终结性考核评价
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期末考试或实操考核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评价。
(3)课程总体评价
根据课程的目标与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终结性考核评价的相关程度,按比例计入课程期末综合成绩。
2.岗位实习课程的考核评价
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岗位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设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 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学习期满,经考核、评价,具备下列要求的,予以毕业:
1.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操行考核合格;
2.完成学校实施性方案所制定的各教学环节活动,各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
3.取得实施性方案所规定的通用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对应的基本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