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2024级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应急救援技术
专业名称:应急救援技术
专业代码:620902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
三、学制
基本学制:3年
四、职业面向
表1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62) |
安全类 (0902) |
应急救援技术 (420905) 消防救援技术 (420906) |
消防和应急救援人员 (3-02-03) 应急救援工程技术人员 (2-02-26) |
1.应急救援 2.消防救援 3.应急救援指挥 4.消防救援指挥 5.消防安全评价 6.交通事故救援 7.消防产品销售 8.消防设施维保 9.安全生产管理等 |
1.电工证 2.应急救援员资格证 3.消防设施操作员 4.灭火员初级证书 5.全国计算机一级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现代行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熟悉我国应急救援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应急救援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应急救援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服务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执勤训练、管理教育、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热爱应急事业,崇尚消防荣誉,具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 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
(2)掌握与消防工作相适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写作等知识;
(3)掌握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从事应急工作应具备的军事共同基础知识和队伍管理知识;
(5)掌握国家应急工作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的法律知识;
(6)掌握消防技术装备、抢险救援技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执勤作战训练等专业理论知识。
3.能力要求
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学生升学及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具备本专业应有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组训能力、管理能力;
(2)具备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具有对各种影响公共安全因素的敏锐反应能力,具有开展应急队伍基层工作的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掌握军事基本技能,具有基层队伍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
(4)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决策、紧急救援和抢险协调指挥的能力;
(5)具有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消防工作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的能力;
(6)具有执勤训练、应急救援等组织指挥能力;
(7)具有学会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捕捉有用新信息,形成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8)具有一定的社会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
课时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大纲》开设 |
40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大纲》开设 |
40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 |
40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开设 |
40 |
2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 |
220 |
3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 |
160 |
4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 |
160 |
5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 |
80 |
6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 |
160 |
7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 |
200 |
8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 |
40 |
(二) 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消防法规 |
法学理论基础知识;消防法规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简释;与消防相关的其他法律。 能够熟知消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能够灵活运用消防法规处理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常见事件。 |
80 |
2 |
应急救援基础知识 |
应急救援基本术语、应急救援功能与特性、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急救援工作模式与实施、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应急培训与应急演练等内容。 |
80 |
3 |
基础化学 |
以有机物的基本结构与表示为基础、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为主线,突出有机物的性质及其在鉴别鉴定、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化学实验部分由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无机物的检验技术、溶液相关技能训练、有机物的分离纯化技术、有机物重要物理常数的测定、有机物的检验技术六个模块组成,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并在每一模块中通过实验习题进行技能的应用训练。 |
60 |
4 |
电工基础 |
照明线路和照明装置的安装;动力线路和各类电动机的安装;各种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各种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日常保养、检修与维修。 能够进行简易的线路安装;能够对线路故障进行检查、维修;能够对电气防火进行日常的监管;能够进行日常用电进行巡查和检查。 |
160 |
5 |
AutoCAD |
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智能楼宇的消防工程的图纸。 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软件;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消防系统的制图。 |
160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消防燃烧学 |
课程内容包含有火灾燃烧现象的本质、重要可燃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着火和灭火的基本理论以及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等内容。 认识和掌握火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控制火灾的技术和方法,降低火灾损失(包括消防投入)并减少人员伤亡,预防和控制火灾。 |
80 |
2 |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
应急预案编写的法律法规和导则;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预案的更新、备案;如何进行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 能够独立编写应急预案;能够完成应急预案的管理、更新、上报、修改;能够根据应急预案的内容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
80 |
3 |
消防设施基础理论 |
消防水系统的基础知识;消防报警系统的基础知识;消防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灭火器等灭火救援设备的基础知识。 能够识别消防水系统的相关构件及工作原理;能够识别消防报警系统的各个构件及模块;能够识别消防联动系统的各类装置及工作原理;能够使用灭火器等灭火救援设备。 |
80 |
4 |
应急救援 装备 |
现代预测预警、个体防护(头部保护、眼面部防护、呼吸器官防护、听觉器官防护、躯干防护、足部防护、手部防护、皮肤防护、坠落防护等)、通信信息、灭火、化工救援、医疗救护等应急救援装备的详细介绍。 能够选择、使用、维护、排除故障,充分发挥应急装备的应急救援保障作用。 |
120 |
5 |
建筑防火基础知识 |
建筑的分类;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 能够辨别建筑物的分类;能够分别不同类型建筑物酎火等级的要求;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防火分隔物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
220 |
6 |
电气防火 技术 |
电气火源形成理论;变配电装置防火;电气设备和家用电器火灾预防;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择;消防电源与配电系统;防雷和防静电。 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防火保护;能够将电气,防火技术运用到消防设施设备上;能够对电器短路、电气火灾进行处置;能够进行防雷和防静电处置。 |
220 |
7 |
消防管理学 |
阐述了消防管理的历史沿革,消防管理的方针原则和基本措施,建筑防火,易燃易爆化学品防火,消防监督检查,火灾调查与统计等内容。 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消防科学技术支撑;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提升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
120 |
8 |
消防现场救护技术 |
消防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化学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核灾害事故抢险救援;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建筑倒塌事故抢险救援;交通灾害事故抢险救援。 了解并掌握消防部队在灾害与伤亡事故抢险救援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成果。 |
120 |
(三)实训实习课程
(1)专业(综合)实训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敬业精神与职业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
本专业综合实训方式包括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以和学生技能证书考核要求结合进行。时间安排上结合课程的进度,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课时安排,还有部分课时安排在第5学期。技能考证是以国家相关部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认证的职业技能证书为主。技能考证实训就是针对考证内容进行专业的理论以及实操训练。
(2)专业(毕业)实习
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交替或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制度,共同培养,共同管理。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本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保证学生毕业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责权限,能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学会与人相处与合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就业观。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考试复习和实训),累计假期12周。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周18周,复习、考试2周。校外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约为3000—3300学时。
2.实行学分制,原则上一般以16—18学时计1学分,入学教育(军训)、校外实习、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三年制毕业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学分。
3.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允许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按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开设顺序,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本方案确定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4.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认知实习可安排在第一学年,毕业实习(岗位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原则上累计总学时约为半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5.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约为10%。
(二)课程结构表(学分统计表)
项 目 |
课程 类别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累计 |
比例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课时 |
学分 |
必 修 课 |
公共基础课 |
660 |
33 |
480 |
24 |
40 |
2 |
1180 |
59 |
34.4% |
36.7% |
专业课 |
460 |
23 |
640 |
32 |
480 |
24 |
1580 |
79 |
46% |
49.1% |
选修课 |
|
|
|
|
40 |
2 |
40 |
2 |
1.2% |
1.2% |
实践课程 |
|
|
|
|
630 |
21 |
630 |
21 |
18.4% |
13% |
累计 |
1120 |
56 |
1120 |
56 |
1190 |
49 |
3430 |
161 |
100% |
100% |
(三)教学活动周数分配
内 容 学 期 |
校内课堂教学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校内集中实训项目 |
认知实习 |
岗位实习 |
毕业教育 |
机 动 |
复习考试 |
寒暑假 期 |
合 计 |
专业项目实训 |
专业综合实训 |
技能考证训练 |
技能考证 |
一 |
18 |
1 |
|
|
|
|
|
|
|
|
1 |
4 |
24 |
二 |
18 |
|
|
|
|
|
1 |
|
|
|
1 |
8 |
28 |
三 |
18 |
|
|
|
|
|
|
|
|
1 |
1 |
4 |
24 |
四 |
18 |
|
|
|
|
|
|
|
|
1 |
1 |
8 |
28 |
五 |
18 |
|
|
|
|
|
|
|
|
1 |
1 |
4 |
24 |
六 |
|
|
|
|
|
|
|
18 |
1 |
1 |
|
|
20 |
合计 |
90 |
1 |
|
1 |
18 |
1 |
4 |
5 |
1 28 |
148 |
(注:校内集中实训项目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安排,校内课堂教学周数安排也将随之调整)
(四)教学进程安排表
类别 |
课程 类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课时及教学周安排 |
考核方式 |
总学时数 |
1 |
2 |
3 |
4 |
5 |
6 |
考试 |
考查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必 修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程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 |
40 |
2 |
|
|
|
|
|
√ |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2 |
40 |
|
2 |
|
|
|
|
√ |
|
3 |
哲学与人生 |
2 |
40 |
|
|
2 |
|
|
|
√ |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2 |
40 |
|
|
|
2 |
|
|
√ |
|
5 |
语文 |
11 |
220 |
2 |
3 |
3 |
3 |
|
|
√ |
|
6 |
数学 |
8 |
160 |
2 |
2 |
2 |
2 |
|
|
√ |
|
7 |
英语(考证) |
8 |
160 |
2 |
2 |
2 |
2 |
|
|
√ |
|
8 |
信息技术(考证) |
8 |
160 |
4 |
4 |
|
|
|
|
√ |
|
9 |
历史 |
4 |
80 |
2 |
2 |
|
|
|
|
√ |
|
10 |
体育与健康 |
10 |
200 |
2 |
2 |
2 |
2 |
2 |
|
|
√ |
11 |
公共艺术 |
2 |
40 |
|
|
1 |
1 |
|
|
|
√ |
小计 |
59 |
1180 |
16 |
17 |
12 |
12 |
2 |
0 |
|
|
必 修 课 |
专 业 课 程 |
12 |
应急救援知识 |
4 |
80 |
4 |
|
|
|
|
|
√ |
|
13 |
消防法规 |
4 |
80 |
4 |
|
|
|
|
|
√ |
|
14 |
基础化学 |
3 |
60 |
|
3 |
|
|
|
|
√ |
|
15 |
电工基础 |
8 |
160 |
4 |
4 |
|
|
|
|
√ |
|
16 |
AutoCAD |
8 |
160 |
|
4 |
4 |
|
|
|
|
√ |
小计 |
27 |
540 |
12 |
11 |
4 |
0 |
0 |
0 |
|
|
专 业 核心 课 程 |
17 |
消防燃烧学 |
4 |
80 |
|
|
4 |
|
|
|
√ |
|
18 |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
4 |
80 |
|
|
4 |
|
|
|
√ |
|
19 |
消防设施基础理论 |
4 |
80 |
|
|
4 |
|
|
|
√ |
|
20 |
应急救援装备 |
6 |
120 |
|
|
|
6 |
|
|
√ |
|
21 |
建筑防火基础知识 |
11 |
220 |
|
|
|
5 |
6 |
|
√ |
|
22 |
电器防火技术 |
11 |
220 |
|
|
|
5 |
6 |
|
√ |
|
23 |
消防管理学 |
6 |
120 |
|
|
|
|
6 |
|
√ |
|
24 |
消防现场救护技术 |
6 |
120 |
|
|
|
|
6 |
|
√ |
|
小计 |
52 |
1040 |
0 |
0 |
12 |
16 |
24 |
0 |
|
|
实 践 课 程 |
1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1 |
30 |
|
|
|
|
|
|
|
√ |
2 |
认知实习 |
1 |
30 |
|
1周 |
|
|
|
|
|
√ |
3 |
岗位实习 |
18 |
540 |
|
|
|
|
|
30 |
|
√ |
4 |
毕业教育 |
1 |
30 |
|
|
|
|
|
1周 |
|
√ |
小计 |
21 |
630 |
0 |
0 |
0 |
0 |
0 |
30 |
|
|
选修课 |
1 |
就业指导 |
2 |
40 |
|
|
|
|
2 |
|
|
|
小计 |
2 |
40 |
|
|
|
|
|
|
|
|
合计 |
161 |
3430 |
28 |
28 |
28 |
28 |
28 |
30 |
|
|
说明:本表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 队伍结构
建立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教师队伍。
2.专任教师的要求
(1)要求全体专任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
(2)专任专业教师需要掌握扎实的消防安全知识,灭火救援知识,救援技能,防火知识与技能,能够把握消防救援技术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
(3)要求专职实训辅导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4)本专业专任教师“双师”资格(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工作经历)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或为“双师”团队。
3.实训指导教师的要求
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应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拥有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三级或三级以上),具有较强的指导学习能力,具备参与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编撰教材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沟通和表达。
4.兼职教师的要求
(1)原则上要求校外兼职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2)校外兼职教师要求具有2年以上本行业的一线工作经验;
(3)要求校外兼职教师为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或技术主管或单位技术主管领导。
(二)教学设施
1.应急救援专业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实训室名称 |
主要设备名称及实训条件 |
数量 |
单位 |
消防设施及救 援技术操作实 训室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 |
套 |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
1 |
套 |
消防供水设藉 |
1 |
套 |
消火栓 |
1 |
套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1 |
套 |
消防炮 |
1 |
套 |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
1 |
套 |
消防安全标志 |
1 |
套 |
防火门 |
1 |
套 |
防火卷帘 |
1 |
套 |
综合实训室 |
消防供配电设施 |
1 |
套 |
灭火器 |
50 |
瓶 |
泡沫灭火系统 |
1 |
套 |
模拟消防电梯 |
1 |
套 |
机械排烟系统 |
1 |
套 |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
1 |
套 |
气体灭火系统 |
1 |
套 |
消防水带 |
1 |
套 |
消防水枪 |
1 |
套 |
其他消防设施 |
1 |
套 |
建筑火灾模拟疏散逃生设施 |
1 |
套 |
服务器 |
1 |
台 |
音响设备 |
1 |
套 |
白板 |
1 |
个 |
电脑 |
70 |
台 |
相关软件 |
4 |
套 |
Wi-Fi覆盖 |
|
|
电脑 |
1 |
台 |
昔响设备 |
1 |
套 |
白板 |
1 |
个 |
电脑 |
70 |
台 |
相关软件 |
4 |
套 |
多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火灾、化学品爆炸、建筑事故、 交通运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模拟仿真软件或沙盘 |
1 |
套 |
配备心肺复苏、止血包扎、中毒救护等设施设备 |
1 |
套 |
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帽、安全带、自救器、缓 降器、空气呼吸、器等设施设备 |
1 |
套 |
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弹性训练等科目的设施设备, 演练设施个体防护装备,水下救援装备 |
1 |
套 |
2.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为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消防救援技术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开展各类救援技术操作及演练等实训活动,实训设备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和实训规章制度齐全。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区、市)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健全本专业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科学,体现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课改成果。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
图书馆配备专业相关图书,订阅相关期刊、杂志。
3.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数字教学资源(比如电子教案、课件、试题习题集、教学微课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能有效支持教学过程;教学资源一般都能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终端上使用。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
探索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课堂上通过随机选人,抢答等方式提问,活跃课堂氛围;通过随堂测试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上载资源,分享教学资料,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形成互联网+教育全过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法规的阐述力求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要掌握适当,对发展变化的实务与理论既要把握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稳定性。理论教学讲求精讲精练,多引导总结,多交流研讨,并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多采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结合应急行业典型案例讲解工作的基本程序,注重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及老师引导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在学习理论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环节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如《灾害事故应急处置》课程,将教学内容依照特定程序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掌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使教学过程更具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过程性,使学生能将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实训环节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如《消防技术装备》可以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或消防救援大队等从事具体见习工作,加深学生本专业及相关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假期和周末等时间参与消防协会的调研。在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的指导下,完成从课堂到实践的蜕变,快速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学习评价
1.专业课程的考核评价
积极推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通过多样式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有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评价体系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等考核方式。每门课程评价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考核方式相合的形式进行。
(1)笔试:适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该门课程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由专业教师组织考核。
(2)实践技能考核:适用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技能考核应根据应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3)项目实施技能考核:综合项目实训课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开展的,课程考核旨在评价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及工作态度及团队合作能力,因而通常采取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
2.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评价
成立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的考核组,主要对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任务完成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设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 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学生学习期满,经考核、评价,具备下列要求的,予以毕业:
1.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操行考核合格;
2.完成学校实施性方案所制定的各教学环节活动,各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
3.取得实施性方案所规定的通用能力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对应的基本学分;
4.修满学校实施性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要求。